这几天,瑶光火箭观礼平台正在进一步改造完善,邻近的航天科普中心等设施也在升级。“未来,我们将打造发射观礼■★、航天研学、工业游览、休闲度假等产品谱系,融合新平台■■■★◆、新场景,让游客有新体验、新收获。”王大志说。
近年来,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◆◆◆■◆■、发生历史性变革,载人航天、深空探测、“人造太阳◆■◆★■”等科技成果捷报频传,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关注。进行一场新奇、有趣的科技旅游,成为越来越多群众的选择。如何化科技◆◆◆“流量”为文旅“增量”,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■★★■◆■?各地不断探索优化硬件、完善服务。
海南首个航天观礼综合平台—瑶光火箭观礼平台5月20日在海南文昌正式投入运营★■,当天便迎来了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的发射★★◆■。
从甘肃金昌出发,驱车30分钟◆◆★★■,来到一片红岩戈壁,火星1号基地出现在眼前。这里的地形地貌与火星高度相似,火星探测器★★◆◆★■、太阳能板、星空帐篷等散落在赤色岩壁上,极具穿越感。“火星1号基地”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和中国航天国际交流中心指导建设,项目由金昌市文旅司与金昌星辰宇宙公司联合开发,由后者进行市场化运营。
白帆介绍,基地的主要客群为年轻群体,核心需求是社交分享★◆★★◆、深度体验、学习知识◆★★。基地在搭建火星视觉场景的基础上,重点设计主角色扮演相关活动,并举办科技音乐节◆■★◆★、科普活动、科幻主题沙龙等,内容紧跟科技发展热点。
◆◆◆“火星1号基地模拟的是人类未来在火星登陆后的居住场景。”基地创始人白帆介绍■■,基地内设有诸多体验项目:在火星星际探索体验中心,游客可以通过模拟设备体验火箭升空,并尝试手控交会对接;在火星模拟生存体验中心,游客能够看到青椒、茄子等水培植物如何在火星环境中成长,了解封闭受控的生态系统如何保障人类的生存◆■■■◆■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■◆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■◆★■◆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★◆★■■★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★◆■◆。
◆★■★“十几年前,合肥物质院就开始开展科普活动。依托集聚的科研资源,我们设计了适合全年龄段的科学教育课程。”合肥现代科技馆馆长孙裴兰说◆■,★★★■◆“我们还开发了■◆★★■★‘科学家与你面对面★★★◆’‘科技馆奇妙夜■★★■★’等品牌活动。■◆★”
瑶光火箭观礼平台还为当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。“村庄安置区原本闲置的店铺等村集体资产被盘活了★★■。按照现有的分红方案,村集体一年能有近20万元的收入。”东郊镇前进村党支部书记钟树说。
这一观礼平台距离文昌航天发射场仅6公里左右。平台上,四年级小学生延钰菲和来自各地的约800名游客在顶层共同观看火箭发射。
除实验期间◆■★,公众均可通过报名研学团队的方式参观“人造太阳”◆■◆,也可以在每年一度的■■■★◆“公众科学日”自由预约参观。
◆■◆◆◆■“我们注重不断扩大科普的范围和人群★■。”中旅(海南)航天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大志介绍,公司会向周边村庄提供赠票,让村民免费观看、同享乐趣。
火箭发射前◆◆★,观礼主持人对文昌航天发射场的选址等背景知识作了介绍■■★★:■★“在文昌发射同样的卫星,不仅比其他发射场能多载重150公斤,还能节省燃料,让卫星多运行2—3年,加上临近海洋★■◆◆,火箭可通过海上运输到达港口……”讲解在耳边,发射场在眼前,让游客们念念不忘。
不只观看火箭发射。这场从下午开始的■★★■◆“航天嘉年华”还设置了“时空胶囊计划◆★★◆■■”■■★“元宇宙星空音乐会”等项目■★◆◆■◆。
一大早■★★◆◆■,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南校的10名小朋友来到了科学岛内的离子体物理研究所■◆,他们将要参观被誉为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(EAST)★■★◆■。
特意从辽宁沈阳前来的学生张召鹏看得兴致勃勃:“这里设置的场景在别处从来没有见过。★■◆★”
在安徽省合肥市的董铺水库,有一座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的半岛——科学岛★★,这也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(以下简称◆◆★★■★“合肥物质院”)所在地★★■■■■。
不仅是科学岛◆★◆。合肥市相关部门共同培育270家科创科普游基地■★★◆,串起110余条科创科普研学线路,企业、场馆都化身为“行走的课堂★◆”。■★“作为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,合肥拥有独特的优势。未来◆◆,我们要推动科创资源向研学资源转化,培育更多的科创科普旅游基地。”合肥市文旅局有关负责人表示。
“未来我们将利用矿业遗迹等,打造‘科技+工业’的特色旅游线路。”金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徐兴虎说◆■。
“大家一起制作与发射火箭模型、学习卫星通信原理实验■■,学知识、增长技能,又好玩。”游客何婧羽表示。
△游客在瑶光火箭观礼平台拍摄火箭升空。中旅(海南)航天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供图
参观结束后,孩子们来到科学岛内的合肥现代科技馆◆■,观看了《葛庭燧诞辰一百周年》纪录片,了解这位著名物理学家、中国科学院院士毅然回国投身科研事业的故事■★■◆◆。“我要像他一样,努力为祖国发展作贡献。”西园新村小学学生庄浩然说◆★。
“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‘人造太阳■◆’★★◆■■,它的目标是模拟太阳的核聚变过程■■。今年★■■★★◆,它还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★◆■。”志愿者老师讲解深入浅出。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大科学装置★■■■★,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◆■◆。
“5,4,3◆★■◆★,2,1”——火箭的火焰照亮夜幕,平台的光束射向天际……19时50分■◆■★★★,火箭发射升空■★◆■■■,游客们举着手机记录,现场欢呼声阵阵■◆◆★◆。“很兴奋、很震撼,感觉一伸手就能‘抓’到火箭。”延钰菲说◆◆★■★。
火星1号基地探索“角色扮演+任务驱动”的运营模式,帮助游客掌握复杂的科学概念和工程思维。游客可以化身火星居民,选取科研人员、工程师等角色身份,进行60余项职业任务的挑战★◆★★■★,如体验三维滚环★★★■◆、离心机等训练项目,加深对火星生活的了解。
原标题:《【央媒看金昌】《人民日报》报道《科技■★■◆◆★“流量◆■★◆■★”激活文旅“增量”》◆★■■◆★,关注金昌“火星1号基地”》